职业规划教育是什么,职业规划教育是什么?
本文目录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称为“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如作为名词,是设计职业生涯的产出,即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那几张纸;如作为动词,是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即动脑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无论“规划”是产出,还是过程,“职业生涯规划”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
职业生涯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涵,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即以帮助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未来,领会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职业理想与“中国梦”的实现融为一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争取成功职业生涯的自信,增强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生涯教育中,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要落实在动力形成和习惯养成上,即德育知、情、意、行。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者相互促进。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系统、持续、动态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近年来,职业生涯教育不但受到我国职业院校的重视,而且进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视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起在7个县级市正式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实验”。高等院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地推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孙仪主任对此评价:“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明确提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不少中小学、高等院校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课。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职业理想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重构动力机制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坚信自己能成功、形成正确成才观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注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正确处理“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辩证关系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注重终身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争取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做好“学校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的教育;是让学生理解就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创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融于“中国梦”的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不但富含职教特色,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中职学生,亲和力强,而且在引导学生关注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树立职业理想,弘扬民族精神,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吸引力、感染力强,针对性、实效性高。
职业生涯教育还具有明显的时代感。例如,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以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要生源的职业学校,肩负着党的18大报告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内含的德育任务必将越来越重。职业生涯教育在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等德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市民化”,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为载体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一门课能独立完成的德育,这门课但德育课只起到引进门的作用,必须以此为起点,发挥全员德育的作用,根据年级特点抓制定、落实、调整等环节,以此规范学生行为,从低年级抓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强化有观理念和训练,贯穿于在校生活始终。
在制定规划时,需要班主任与公共课、专业课教师配合;在规划管理、落实过程中,更需要班主任与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协作。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生涯发展道路上帮助学生,在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职业生涯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走向主动的阶梯,是实现全员德育的平台,是在德育工作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的桥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明确、具体、与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有职教特色的奋斗目标。每个人具有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与班集体正确集体舆论形成和校园文化营造,相互促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为岗位成才、创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提供了平台,为用人单位介入学校德育工作创造条件,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可能在浓郁的职业氛围中开展。
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四门德育课、一门选修课与职业、社会的内在联系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是起点,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所学专业,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把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把自己的梦融于“中国梦”之中,以推进职业生涯教育为重点:《心理健康》则引导学生从适应社会的角度,着力于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职业道德与法律》引导学生从自觉、强制两个角度理解“做人”的规范,主动适应职业和社会需要,以良好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表现,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保证,以道德、法纪教育为重点;《经济政治与社会》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进一步强化对“中国梦”的追求,以方向性的政治教育为重点;《哲学与人生》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品味人生,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实施思想教育为重点。五门德育课在德育“六要素”的实施中,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从低到高、逐步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材名称,称其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似有不妥。正如《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是教材,但在德育要素中它们主要承担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而不能称为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的载体,正如《哲学与人生》中的哲学知识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载体一样。
上述议论,供参考。希望我们共同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的“丰富德育内容”做出贡献,为不断提高新时期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做出努力。
参见《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4期《职业生涯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涵》。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后,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分析,根据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出安排。
职业教育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发展前景怎么样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发展从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等,技术相关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又分为,中转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大专职业技术教育两种。
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招收初中毕业的学生,技校可以招收社会学生。过去国家没有限制普通高中的入学人数时,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并且经常发生争夺学生的情况。因为家长们认为只有没有希望的孩子才会上职业学校,所以每年只有少数初中毕业生会选择就读职业学校。
现在,国家逐渐重视职业教育,限制了普通高中的入学人数。而且职业学校不必支付学费,书籍免费,住宿还是免费。近年来,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人数都在明显增加。
职业教育的前景
谈到职业教育的前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企业招聘困难,形成了明显的对比。高校的大学生是理论方面的人才,而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个就是中国现在要加大力度,培养技术型工匠的原因。
职业学校,除了培养的技术型人员外,他们还增加了许多社会技能的培训,如农民工、下岗工人等。
确实,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实习教师的不足、教学设施的落后等。但是,在国家的扶持和几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正在一点一点的减少。许多人可能会说,职业教育毕业的就业率中有虚假的部分,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的技术工人,确实是十分的短缺。所以,学生有实践能力,有技术,他们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真实时间,一位职业技术学院的,中专学生李小龙(化名),被学校聘为副教授,这一新闻大家前一阵应该知道了。因为,他在世界性质的,技术比赛中,取得了金牌。他刚刚才20岁。而“副教授”这个职位,是许多教师经过一生的努力,也无法达到的。
职业教育的国内外情况
德国被全世界评为,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也是中国研究学习的对象。
在德国,教育学家认为,人可以分为理论人才和技能人才。在小学,老师会观察每个学生属于什么样的人才,在小学毕业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出具一份关于孩子的意见书,帮助家长和孩子,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在德国的教育下,小学生也会有一些普通高中生,或者一些初中生具有的,阅读技能。在德国,白领和蓝领,工人,都是收到尊重的。白领和蓝领的工资甚至都是一样的。
我们是否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不如国外,这也确实是实情。但是,我都应该知道,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也更加需要技术型人才。
当前的职业教育的规划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研究生、中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这些渠道,在不久以后,会与普通高校齐头并进,因此,未来技术型人才,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网友评论